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湖南李仓义山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二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八
同师文靖之门,夙钦先契;
假守武攸之郡,幸隶使家
属涓上日以建台,阻顺下风而伏谒。
亟凭贽椟,以闯贺床。
窃以慕李元礼以造门,自言上世;
闻苏儒文之行部,喜有二天。
何敢挟故于平生,所愿受容于今日。
幸哉晚陋,有此际逢。
某官诸老渊源,弈叶文献。
永嘉响振,复闻正始之音;
双井味高,指入江西之派。
践扬中外,会蔚西南。
刃弗顿而硎若新,火洞然而玉不烬。
重来省户,笑看玄都观之花;
尝从郾城,决写平淮碑之草。
肤使屡驰原隰之辔,番君最得江湖之心。
宁屑领于钟官,乃自怡于珍馆。
虽英猷之少郁,然伟望之益隆。
野渡方横,坐阅秋水落霞之观;
浮云尽捲,划开天柱紫盖之峰。
乃起郎潜,来宣上指。
乡邦绣错,既便观风;
农扈金穰,又开嗣岁。
伟星驰于龙节,俶春满于熊湘。
太史公平准之书,伫闻治最;
真法从甘泉之橐,即上禁涂。
某单见冥闻,孤根弱植。
立本朝而其忝,人谓斯何?
得支垒以焉依,天其或者。
甫问戍楼之役,适严轺传之驰。
十三星之在胄南,是为仓廪;
千万间之庇天下,尚记帡幪。
郭林宗 清 · 姚湘
七言律诗 押冬韵
知人荐士缅遗踪,此日经过马鬣封。
一木势难支大厦,六《屯》祸不及潜龙。
登仙只合同元礼,表墓宁须藉蔡邕
更有申屠共标格,高风树屋独名佣(桓、灵两朝朝局,党人之标榜丧身,林宗之不为危言覈论,得以免祸,三四语尽之。末引申屠蟠,见因树为屋,同于佣人者为更高也。诗须如此作,方不浮泛。)
太常奉礼郎刘仲庸以二宫命使南省织金段龙帐还京师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· 王逢
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:梧溪集卷二
泽国李膺,风霜季子
家依南越鸟,身适大宛骝。
甲乙帷虚夜,蓬莱殿敞秋。
到京王母喜,休语万方忧。
暮秋即事 明 · 谢榛
五言律诗 押蒸韵
十见黄花发,孤樽思不胜。
关河秋后雁,风雨夜深灯。
留滞悲王粲,交游忆李膺
相随少年子,走马猎韩陵。
春同陈郎中汝忠邺城兼寄于鳞子与 明 · 谢榛
五言律诗 押蒸韵
有客停骖日,重城共一登。
晴烟开北渚,春色上西陵
中论怀徐干,高风识李膺
蓟门芳草路,千里兴堪乘。
张尚书湛虚先生 明末清初 · 赵湛
 押阳韵 出处:玉晖堂诗集卷一
海枯天柱摧,孰以道自臧。
先生审大义,丘壑恣相羊。
子昔游苏门,曾上元礼堂。
中怀寡愧怍,体安神亦彊。
五岳映四表,咳唾皆天章
倏与造物游,真气逾煌煌。
生死慰一心,二代蒙其光。
送郡知事李仲常金华 元末明初 · 王逢
五言排律 押蒸韵 出处:梧溪集卷二
列郡歌岑晊,孤城颂李膺
文华仙掌露,人品玉壶冰
画本黄荃学,诗兼毕曜能。
关河千里道,风雨十年灯。
荐鹗知无忝,登龙贵早承。
朔云低紫禁,东壁映青绫。
郎署新帷幄,儒门古豆豋。
鼋梁初隐见,羽檄遂飞腾。
军事诸曹服,元僚太守称。
芙蓉秋独卧,骠骑日同兴。
众仰宽民力,谁堪作帝肱。
扫除尘澒洞,屏蔽雪侵陵。
野戌销锋镝,田家罢棘矜。
昆仑天柱正,宸极泰阶升。
顾此心常切,多君兴远乘。
崇桃红雾敛,丰草绿波增。
谕蜀汉司马,归吴张季鹰
宦情轻比蜕,行色澹于僧。
三洞金晶发,双溪白练澄。
过家饶赏咏,来纸细缄縢。
道逢李座主穆堂先生使车二首 其一 清 · 严遂成
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:海珊诗钞卷第五
眼光那复在三台,肯向孙刘长揖来。
十载闲身随史局,九重清夜叹奇才。
文饶曾下孤寒泪,元礼从呼部党魁
今日邮亭逢使节,江南江北报花开。
李尚书三才 清 · 严遂成
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:明史杂咏卷三
江左夷吾誉可矜,东林竟以古儒称。
一身清约非杨绾,四海交游是李膺
白璧点因疏小节,黄金散亦负奇能。
朝端聚讼淮民泣,马价难蠲矿税增。
鹊山湖 清 · 严遂成
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:海珊诗钞卷第二
鼍吼鱼跳浪已乾,当年月送李膺还。
如今铃铎鸣其上,脚底谁知是鹊山
龙泉李郡丞蔡宏词偶集和韵 明末清初 · 毛奇龄
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: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五
西来紫气满龙泉,高盖忻逢邺下贤。
八俊久传元礼誉,千秋重较少君编。
寒花摘向初冬候,归雁歌成太始年。
羡汝天涯能有会,双车齐宿草亭前。
留别归安裘鲁青明府乙巳丙午余游江西,戊申明府归安己酉余入辛亥丁外艰癸丑始归,丙辰余将入都。) 清 · 严遂成
 出处:海珊诗钞补遗卷上
昔年曾鼓浔阳舵,一色长天落霞舞。
瀑泉缥缈望珠帘,香雾氛氤寻铁柱
三王遗迹但闻名,藉甚君家好弟兄。
小队缨铃徐稚,先声旗鼓灌婴城。
半面无缘一相遇,宝山空指门边路。
入颍竟失李元礼,渡江不谒张子布
飘然来上箬篷船,采采蘋香住几年。
西游我乃匆匆去,月落参横怅各天。
家山梦远迷蝴蝶,风雨声寒泣杜鹃
归来耳井喧雷电,神明人说归安县
传琰庭鞭一穟丝,杨津骑获三条绢。
有儿读书年纪小,大书特书好手爪。
蜀道曾刊剑阁铭,鄅人正藉琅琊
吾欲联为群纪交,乌蓬吟过骆驼桥
芳草王孙春又绿,笛声吹雨暮潇潇。
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其一 1084年 北宋 · 苏轼
 押词韵第十二部 创作地点:江西省九江市佚老堂
文举元礼,尚得称世旧。
渊明吾所师,夫子乃其后。
挂冠不待年,亦岂为五斗。
我歌《归来引》(余增损渊明归去来以就声律,谓之归来引。),千载信尚友。
相逢黄卷中,何似一杯酒
君醉我且归,明朝许来否。
渡江望金陵宫阙四首 其四 明 · 胡应麟
五言律诗 押蒸韵
摇落江天上,秋风度李膺
来槎真汗漫,击楫岂飞腾。
紫气扶天阙,明霞拱孝陵。
钟山旧游地,梦绕白云层。
赠汪子尝从空同游梁者也 明 · 皇甫汸
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:皇甫司勋集卷十九
卜宅近仙源,晴沙别有村。
花时游洛水,雪后访梁园
买笑黄金尽,耽诗白发繁。
李膺下客,叹息几人存。
马光禄旧寓 明 · 皇甫汸
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:皇甫司勋集卷二十六
一区西接禁城垣,大隐曾于此避喧。
过客尚思文举座,居人犹说李膺
清泉自绕花间去,幽鸟如窥户里言。
家本秦川遥不见,重来翻谓是迷源。
李亚相汝立 明 · 皇甫汸
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:皇甫司勋集卷二十八
玉署仙班第一流,甘泉终日奉宸游。
填门宾御同元礼,满架图书似邺侯
春色散朝挥丽藻,夜深当宁待嘉猷。
车茵坐拥沙堤上,争羡台臣正黑头。
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 南北朝 · 庚信
 出处:全后周文卷十三
盖闻放勋立而羲和升,重华登而元凯用,思皇多士,既成西伯之功;
俊德克明,乃定南巢之伐。
是知惟贤非后弗食,惟后非贤弗乂,若夫君臣一德,启心沃心,见之昌宁文公矣。
公讳俭,字庆明恒州高陆人也。
北岳天孙之星,燕河帝子之国,故多奇节,甚茂华风。
高阙图南,二王齐轸;
长城拔本,十族分源。
高祖太尉北平,光辅五君,允厘百揆,恒卫既从,淮沂其乂。
祖豹,龙骧将军、恒州刺史常山刺举,非无取代之符;
龙骧总戎,或似平吴之号。
父戫,年止弱冠,荣终解印。
公以五常蕴智,六气资德,乘天则策马秉灵,降神则牵狼应象。
直心于物,水火恬然;
无负于天,雷霆不惧。
富贵自取,岂资唐举之言;
声名有闻,无劳李膺之识。
年十八,解褐员外散骑侍郎,寻授轻车将军羽林监
太祖文皇帝驾驭天纲,苞罗英杰,选公才德,光佐中书
诸葛亮之西归,玉垒成三分之业;
管夷吾之入仕,葵丘有一匡之功。
天水黠羌,渔阳群盗。
乃迁秦州刺史长史、防城大都督,封信都县开国伯
三年,滑州蚁聚,保障沈命,磨旗乱辙,乘冰渡河。
丞相大行台授假节、抚军、行滑州刺史大统元年持节西夏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
郅支抱马秉灵如闻耿秉之战;
单于愿识,似畏王商之威。
五年,迁使持节、镇东将军都督东北三夏州诸军事西夏州刺史,增邑千户,改伯为公。
既而江汉辽远,车书寂寞,罚主的颅,未出檀溪之水;
秦王飞雉,犹向南阳之城。
六年,以公为使持节都督三荆、二襄、南雍、平、信、江、随、浙一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,东南道行台仆射
楚城邻境。
实有让田
吴人对营,无妨赠药
部内属城,为人所讼,公遂集文武,肉袒自罚。
兄弟不让,延寿责躬;
吏民有过,翁归引咎。
天子异之,玺书劳问,赠贿加币,王人接踵。
大丞相书云:「此之美事,耳目之所未经。
叹尚无极,故遣专使」。
公善于抚双,长于接引,山薮无弃,苞苴不行,示人赤心,与人颜色,盗不敢发,民不忍欺,至是将校耆老于州城之南,起清德之楼,勒贤臣之颂。
杜镇南之作牧,当世树碑;
窦车骑之临戎,生年刻碱玟之今日,彼独何人。
于时户口日增,荒莱毕垦,华实纷敷,黔黎茂豫。
但恐衮职有阙,待公而补,鼎饪未和,须公而正。
是之请士燮,还著上表。
九年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十二年大行台尚书
仍为大丞相司马,以公识度严明,志节清俭,遂改公名俭,字庆明
非关书月,讵待看碑?
幸得千亩不同,二山无废。
十三年开府,余官如故。
十四年尚书右仆射,加侍中,进骠骑大将军
居上星执法,在文昌之位,以公才望,兼而有之。
十五年更除东南道行台仆射都督十五州诸军事,行荆州事。
十六年,大丞相总十六军,克清河洛。
公又中分麾下,参谋帏幄。
高选霸僚,公为长史
其年加都督南道三十六州诸军事,余官如故。
南阳文学,更遇王基章华衮衣,还迎郭贺
昔日伐蜀之谋,张仪与秦昭计合;
平吴之利,羊祜与晋武意同。
太祖始定成都,即有江陵之志。
公密献其策,悬符深旨,粮运久积,梯冲立备,一战而举鄢郢,再战而烧夷陵,遂得席卷三荆,此又公之勋也。
诏赏奴婢三百口。
太祖与公书云:「由公立计,果如所谋」。
公顷自镇江陵,以蜀地。
后魏二年武川昌宁郡开国公
历阳居民,非唯景丹之封;
曲逆户口太祖岂但陈平之国。
其年授大将军
太和之中曹真于府内受册,元封之末卫青于军中即拜。
公之此比,绰有余荣。
诏曰:「吴人未复,须助谋谟,今使梁王兵马,受公节度」。
三年,加都督东南道五十三州诸军事,增邑万户。
维周革命,光宅钦明,作贰天官,允谐邦治。
元年授小冢宰
保定二年浦州刺史检校六防诸军事四年襄州,仍授柱国大将军,余官如故。
秩登四岳,阶平六府,岂不功重昭阳,名高蔡赐
控驭五十州,风行数千里,拔园葵而去织妇,无三惑而绝四知。
一室之中,未免虚白,日膳之资,三杯而已。
诏乃缯采一千段,二千斛。
天和元年陕州刺史都督八州二十防诸军事,解荆州总管,余悉如故。
路出王官,城临河曲,戍清陕右,高视棠阴,部领宴烦,晦明为疾。
天和四年,谢病故京,薨于私第,春秋七十有八。
銮跸降临,轩悬辍乐,九旒龙旂之锡,三河骑士之送。
诏赠太保,凉、夏、灵、银、长、原、河、鄯、甘、瓜十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谥曰文
公状貌丘墟,风神磊落,玉山秀立,乔松直上,烟霞之涯际莫寻,江海之波澜不测,少遭荼苦,在山服终,攀柏树枯,侵兽死,尽忠事国,竭力从政,其门如市,其心若水。
奇策密谋,百僚仰止;
忠贞亮直,明主敬焉。
至如风后阴阳之占,力牧星辰之度,魏公子之兵书,李将军之射法,莫不成诵在心,取为时用。
居常服玩。
或以布被松床;
盘案之间,不过桑本石鼎。
遗令山陵,一无所用,公私赠襚,并不得受,止依太祖陵侧,无忘事君。
墩等兄弟,并至性善居丧。
号慕坟埏,奉遵遗训。
是以卫青之冢,仍陪汉武之陵;
管仲之坟,即接齐桓之墓。
天和六年,天子以四海未宁,三方鼎峙,有怀将帅之志,言念封疆之臣,既画云台,乃题麟阁,更赠公为郐国公,邑五千户
追崇列辟,事极神魂,再改铭旌,恩隆封墓
公在民留爱,身后见思,吉日良辰,郊祠野祭。
仪同赵迢等六百九十七人表求立庙,陈请锡魏。
有诏许焉。
桂栋杏梁,绿墀青琐,案歌会舞,凤盖霓裳,南浦送而行云,东风飙而零雨。
是知汉阳郡前,非徒武侯之庙;
临淄城下,岂独栾公之社。
呜呼哀哉;
乃为铭曰:
道钟《屯》《剥》,世属云雷。
地轴左转,天关北开。
客车周室,系马秦台。
乃齐七政,爰答三才。
烈祖燮谐。
九龚梁。
栋。
取才逢猎,求贤入梦。
匡赞官云,谋猷纪凤。
律定公族,圭分职贡。
乃惟嗣德,实秉英灵。
身图斗宿,面绕枢星。
青衿敬业,童子离经。
信陵虚左,干林分庭。
忠孝纯深,枢机周密
孔不乐言,曹参勿失。
温席扇枕,承颜悦膝。
冻浦鱼惊寒林笋出
肃肃风政,沈沈器局。
直似贞筠,温如瑞玉。
清不置水,明非举烛。
马愿如羊,面以似
上将克升,元戎即序。
夏阳三捷,夷陵一举。
凭轼下齐,凌江入楚。
鼎反历室,钟归大吕。
六卿咸事,天官是司。
二南作伯,棠阴实治。
青风有颂,绿竹闻诗。
赠行之册,超然帝师
昔侍兰苑,今陪杏林
死生契阔,无违一心。
风云积惨,山障连阴。
陵田野寂,松径寒深。
婴之陇,桥玄之墓。
马见千年,车回三步。
左无长乐,前非武库。
直望高碑,增悲行路(《文苑英华》九百五)
观鱼跃龙门灯戏 清 · 邵晋涵
 押阳韵 出处:南江诗钞卷二
延津双阙开云房,朱鳞火鬣来堂堂。
真龙变化在俄顷,振尾跃出冰沙场。
春灯偶尔陈百戏,众鱼衔尾争低昂。
冲霄有志各努力,排风不在誇身强。
李膺之门俨在望,意气踊跃神飞扬。
鳌鱼先登导厥路,问谁毛质超庸常。
须臾天鼓鸣彭彭,云垂海立风涛狂。
稚龙一跃独居首,吞吐银汉波茫茫。
暴腮点额尽相贯,养志仍向深渊藏。
平时鬟鬓了不异,风云始见神开张。
鬃头涓滴作霖雨,春回岩谷开冰僵。
步兵见此兴飞动,掷笔珠斗分辉光。
排阊籋阖息自寓,且为咸也赋急装。
东亭醉别应继作,唾成珠玉非所当。
龙引九子破空去,追随共踏云浪浪。
论君子小人劄子 宋 · 李纲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七○一、《梁溪集》卷六三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五六
臣昨日奏事,论及人主之职在知人,虽尧舜犹以为难。
诚能别白邪正,使君子小人不至于混淆,然后天下可为。
伏蒙宣谕,知人亦非难事,但考其素行则知之。
窃仰圣训,诚得知人之要。
然臣窃谓国家艰难之际,图回事业,虽材智兼用,然帷幄腹心,非君子不可。
何哉?
君子爱君而不谋身,忧国而不谋家,以公忘私,以义忘利,而小人则反此。
自昔人主信小人而任之,其国未尝不至于危亡。
夫小人岂不欲安存而恶危亡哉?
然使之谋人之国必至于此者,以其无远见而操术然也。
彼方以谋家保身、营利趋私为得计,于国事恬不加恤;
非不加恤也,以为必不至于危亡而不知恤也。
唐天宝末杨国忠既激安禄山叛,以信其言,又促哥舒翰出兵潼关,恐其不利于己,动为身谋,不顾社稷大计。
及遭陈元礼之变,刃加于颈而后知,盖亦晚矣。
是其所以求全者,乃所以自族也。
范祖禹有言:夫避害就利者,小人之常也。
利于己而不利于人则为之,害于国而不害于家则为之,自以为得计矣。
而既害于国,则亦害于家;
不利于人,则亦不利于己。
是以自古小人之败,必至于家国俱亡而后已。
此圣人所以戒小人之勿用也。
然而为人主者,曷尝不欲用君子而退小人哉?
卒之君子多不能安其身于朝廷,而小人尝得志者,君子行道直、自信笃、去就轻、好恶正故也。
行道直则不能阿谀以取容,自信笃则不能过防以远害,去就轻则不为爵禄之所累,好恶正则不为奸邪之所喜。
自非人主明足以察,诚足以任,则君子虽欲有为于当世,不可得也。
齐小白之任管仲,信而弗疑,此所以成霸业。
故曰有人而弗能知,害霸也;
知而弗能用,害霸也;
用而弗能信,害霸也;
信而以小人参之,害霸也。
霸犹如此,况欲图天下之事业,以起中兴之功哉?
陛下既得知人之要矣,更愿致察于君子小人之间,天下不胜幸甚。